欢迎来到汇通考试网!

江苏南京会不会实行公民同招?公民同招对择校有什么影响?

2019中考 时间:2019-08-25

【www.htbtob.com--2019中考】

最近,杭州探索“公民同招”新模式的新闻在江浙沪教育圈刷了屏!作为隔壁省的江苏,会不会也跟风呢?如果江苏要执行“公民同招”,南京会不会首当其冲呢?话说回来,不少南京家长对于“公民同招”还是相当陌生的,为方便家长们理解“公民同招”政策,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上海是怎么做的

江苏南京会不会实行公民同招?公民同招对择校有什么影响?

上海“公民同招”

上海目前只有幼升小采用公民同招,小升初不采用。

在开始网络报名时就要“二选一”,再也不存在公办学校“保底”一说了!

过去公民不同招的时代,很多人买了公办学校学区房“保底”,同时冲击多所民办学校,民办学校上了就放弃公办的学籍,没考上民办就读保底的公办。

现在“公民同招”之后,在网报时就需要公办&民办学校二选一。

如果选择民办而最终没有考上民办的话,自己原先学区的热门公办也将不保。

详细分析:

公民同招的“同”,内容很多。同步招生主要包括统一入学信息登记、同步网上报名公办小学或民办小学、同步进行公办小学第一批验证和民办小学面谈等环节。

如果家长不选择报名公办小学,又未被民办小学面谈后录取,根据第一批公办小学验证和已分配入学的实际情况,以本市户籍人户一致优先、同类排序靠后为原则,按照当年度区、校招生政策和细则安排入学。

最后一句话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如果孩子考了民办,没有考上,即使落户在超一流的公办小学,也将面临分配去辖区内非热门公办的“命运”。

那么,那些家里落户在一流公办的家长,带孩子去冲击民办的情况自然就会少一些,民办热自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冷却。

总结:

“公民同招”即公办和民办在同一时间招生。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减弱民办报考热的现象,让那些有一、二梯队公办保底的家长在报考民办时慎重填报志愿。因为一些民办学校为了利益,鱼目混珠,水平参差不齐,家长很容易陷入“民办=优质教育”的误区。
影响:
因为如果民办没考上就要公办统筹,而且是排序考后,所以实行“公民同招”后,民办择校热度将会下降,竞争力也会相对减弱。
总的来说,公民同招对于民办小学来说会流失一部分牛娃,而一梯队公办可以招到更多的优质生源,菜小的生源水平也会相对提升。

江苏南京会不会实行公民同招?

从南京本地的情况看来,第一,南京每次都是教育部政策的坚定执行者,不管是划片入学(不是多校划片)还是公民同步招生(不是上海那种同时招生),南京都积极执行了。目前没什么小辫子可抓。

第二,南京的划片入学,空余名额摇号;名校集团化办学是得到教育部肯定的均衡教育方式,近几年改成多校划片的可能性极小。

第三,南京的民办和上海相比就是没长大的孩子,远没到需要打压的程度,实行公民同招的可能性也不高。

那么南京近几年的升学政策会有什么变化呢?我觉得南京这几年最大的矛盾还是不断增长的入学人数问题。南京目前的入学人数在6万左右,到了22年、23年那一批恐怕会到10万。把有点名气的公办都算上每年也就是解决5000-8000家庭的教育需求。

而且优质公办的培养周期太长了,初中周期还短点,小学的话从建校到六年后第一届毕业生,再到有稳定的成绩,至少10年过去了,更何况还不一定就能出成绩。

由于10年前没能提前种树(那时要入学的孩子还没生呢),到了今天想乘凉是不可能了。所以标榜“优质生源”的民办学校就成了余下家长好几万家庭的目标。这几年民办的报名人数逐年递增,前面不限制面试时间的时候大家还能多试几家增加录取几率。

从去年开始把面测日期集中在了两天之内,各种撞车各种纠结就成了升学期间幼升小版的主旋律。而且各家学校都是报名的人多,到了面测时却来不了那么多人,对于时间安排、人力物力都是一种浪费。

所以我觉得南京可能会从上海学一半,也就是民办统一网上报名,每人限报两家或三家(从就近角度来说,一般家庭附近也就三家左右是真正会去的。满城都是房子的土豪另说,那种家庭想进哪个民办恐怕都不是问题),但是只要报名了就能保证面试机会。如果实施的话对学校和入学家庭来说应该是更效率也更有序的安排。

如果南京照搬上海的公民同招会如何?

从上海的情况来看,有中等以上学区房的家庭会非常谨慎,民办没考上基本上就回不去了(这些学校几乎是必满的)。

那么会去尝试民办的大多数是两类家庭:

1、能稳上民办的(爹牛或者娃牛均可);
2、本来就要统筹的或者学区很差的。由于上海大量的外来人员的存在,对于民办报名人数实际上影响有限,但是对于求稳的家庭来说学区房基本上就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了,需求量肯定会上升。

所以总的说来呢,我觉得南京未来几年起大变动的可能不大,已经有规划的家庭,民办也好买学区也好,可以按部就班地按着规划来。还没有规划的家庭,还是早做规划比较好,未来几年不管是进民办还是买学区,随着入学人数的增长压力都会比现在更大。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htbtob.com/xuelilei/49936.html

推荐内容